網上揭頁版
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

 
 
 
目錄 < 返回首頁
海外升學 八大專家授錦囊
從千金小姐到教育家
貧窮一支針 劉澤星
道聽陶說
嶄新3D照相 留住立體回憶
陳錦鵬教爬樹建互信
職場升呢 - 「網癮」害己害人
靈巧技能 - 職場正能量減壓方法(一)
智富增值 - 不同的投資風格
職場Q&A - 婚禮統籌性格須外向
個性全面睇 - 暑假完結了
推介課程總覽



碩士
MBA
RDI Management Learning &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

MSc in Internatinal Real Estate
香港管理學院 及 Roy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

學士
BA (Hons) Accounting and Finance / MSc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Finance
ABRS Higher Education

Bachelor Degree: Business Studies / Business Management
ABRS Higher Education

Bachelor of Arts (Hons) Business and Management
RDI Management Learning & University of Sunderland

其他
助理業務經理(保險團隊顧問)
中國人壽

宏利創業講座
Manulife

創意、版權與知識產權講座
知識產權署

海外升學 More
2014-15 海外升學展覽
寰雅教育集團

A-Level / IB
Synchro Overseas Education & CATS College

美國升學服務及講座
麗斯美國留學中心

劉澤星的故事,放在今天,應該會被說成「輸在起跑綫上」。他是家中獨子,上有六個家姐,下有三個妹妹,連同父母和祖母,一家十三口蝸居深水埗狹小單位。白天吃飯的桌子,晚上變成他的龍牀;豉油撈飯的日子,亦不知捱過多少天。

「初中時聽到爸爸問親戚借錢,很難過!」惟父母捱得眠乾睡濕也要供他到英國留學,最終他成為香港風濕及臨牀免疫學權威,數年前升任港大醫學院副院長。

「貧窮好像一支針,令我發奮,希望貧窮不再剝奪年輕人讀書的權利。」窮得如坐針氈,劉澤星百般滋味,但他更明白,起跑綫與終點其實相差十萬八千里,只要中場有人扶一把,沿路風光還是明媚。因此,他四出尋找因經濟困難而不敢高攀讀醫的可造之才,透過獎學金培育又叻又有心的醫者新生代。

自今年初,劉澤星到過屯門、黃大仙、觀塘等基層社區,向中學生介紹港大醫學院的「飛躍獎學金」計畫。「有些學生因家貧而變得沒自信,怕不被醫學院取錄,他們不停問:『我得唔得呀?(醫科)難唔難入?』熱誠打動了我。」

這個計畫,是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和劉澤星集思廣益而成,每年二十個名額,學生會獲全數資助六年學費,「除了成績,申請人要有良好品格,在傷病或經濟困難中,仍堅毅不屈。時下的年輕人可能太幸福了,甚麼都奉旨,我們希望找一班真正當病人是家人的學生入讀醫學院。」去年港大醫學院的新生中,約一成來自公屋家庭,較十四年前的兩成少,劉澤星希望獎學金能幫助基層向上流動,解決跨代貧窮問題。

窮滋味
他關顧基層,皆因窮過方知窮滋味。他來自基層大家庭,在家中排行第七,連同湊大他的祖母,一家十三口居住在深水埗汝州街一個三房的細小單位,「樓下是爸爸開辦的小型金屬製品廠,樓上是我們住的地方;全家得我一個男仔,所以小時候跟嫲嫲同房,九姊妹睡另一間房,父母一間房。」

他的私人空間,就是一張書枱,「小時候沒有牀,要睡在書桌上,日間把它還原變回飯桌,那時一家人以豉油撈飯當一餐,飯焦食到一粒都無。」

父母沒受過教育,為養活一家,跑去拜師學造表帶、表殼等產品,學成後自設工廠,把賺回來的錢買金戒指保值,生意時好時壞,一做便幾十年。

父母辛苦卻從沒怨言,有日剛升上初中的劉澤星聽到父親跟親戚借錢,才知道他們背後的辛酸,「父親很保護我們,為了不想我們擔心,一般報喜不報憂。聽到他向親戚訴苦時,心?十分難受,只好扮唔知。他真的很寵我,即使沒有積蓄,知道我喜歡養魚,也捨得買缸魚給我。」

劉澤星並非成績特別出眾的學生,在聖士提反堂中學讀到中六,眼見同學到外地升學,他也嚷着要去,「父親花盡所有給我和三家姐到英國留學,哪所學校收我便去。」結果英國紐卡素College of Arts and Technology取錄了他,着他月內到學校報到,修讀高中課程。

帶着興奮的心情上機,落機即流下男兒淚,「喊到豬頭咁,到英國後才知道家人對我很好,很掛念他們,唯一可做就是努力讀書報答。」父親勸他專心讀書 ,不要找兼職,但他不想為家人帶來更多負擔,「在餐館當樓面兼打雜,一晚可賺四至六英鎊,逢星期五晚、周末及假期都會上班。」留學生在外地打工,難免受氣,「外國人飲醉會罵人,又試過學做麵包,麵粉黏作一團,很重很難搞。」

那年代英國高中學費一年數百英鎊,都要靠父親支付,他的外快收入,則用來繳付住宿及日常開支,「跟幾個同學合租一個單位,賺的錢就用來交水、電、煤等雜費。」

擺烏龍
說起艱苦日子,劉澤星有時會張口結舌,若有所思,似是在感恩父母的付出。高中時他最愛生物科,故畢業後報考蘇格蘭鄧迪大學醫學院,但由於他英文程度一般,醫學院亦較少取錄海外生,故心?已打定輸數,「但一天大學打電話來叫我面試,為節省旅店住宿費,我在凌晨兩點由紐卡素坐車出發,八時到達校園。」

抵達面試場地後,職員卻跟他說:「對不起,其實你不該來。」原來他根本未被選上,只是校方擺烏龍,但職員見他來到,便給他一個機會,陰差陽錯給他考上了。「教授問我為何選醫科,我說因為湊大我的嫲嫲,在我中三時因肝病逝世,所以很想了解各種病的成因,希望幫到其他人。」答案看似老生常談,但他不想別的家庭同樣失去至親,受他受過的苦,這份好心腸,或許感動了教授,破格取錄他。

92年,劉澤星大學畢業後,回流港大醫學院工作,本想當心臟科醫生,但最後選上了風濕及臨牀免疫學專科,皆因不想病人再受關節痛折磨。「有位女病人十多歲便患上小兒類風濕性關節炎,全身關節又痛又腫,手指變形、長短腳,無法過正常年輕人的生活,她的爸爸雖已年屆六十,但仍無微不至的抱她扶她。經過多次手術後,她終可靠電動輪椅活動,還做飯給爸爸吃。」

薪火相傳
行醫二十二年,他見盡生離死別,有時病人問他「為何是我(患病)」,他會安慰說:「醫學上仍有很多無法解釋的事,只好控制面對疾病的態度,當關節炎是個壞朋友,學習跟他相處,若他不聽話,就叫醫生來教訓他,總會改善的。」

好的醫生不只贈醫施藥,還會關懷病人,這是劉澤星的信念,每當他看門診,除了望聞問切,還會像朋友般與病人閒話家常。他亦會帶子女參與病人組織的活動,讓他們明白幸福
非必然。

劉澤星是本港公營醫院史上第三名風濕專科醫生,92年還未成立風濕科專科,他已積極跟同僚研究風濕病跟免疫系統的關係,其中紅斑狼瘡與遺傳學的研究,更影響整個亞洲醫學界。01年,他創立香港風濕病基金會,協助病人以較低價錢購藥;六年後,母校鄧迪大學附設的醫院邀請他擔任風濕科主管,是第二名華人在英國擔任此職;直至10年他重返港大醫學院出任副院長,以及瑪麗醫院風濕及臨牀免疫科主任。

他一直追求醫學研究突破,但同時亦想薪火相傳,培育更多年輕人接棒,即使輸在起跑綫上亦不打緊。「教育能提升將來的生活質素,別讓貧窮奪取他們應有的讀書權利,希望有心讀醫的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。」劉澤星說。

跑步忘憂
劉澤星愛跑步,目標是完成全球五十場馬拉松賽事,現在跑了二十三場,他曾到日本大阪參賽,亦是香港渣打馬拉松的常客,但他卻不願透露個人最佳成績,「跑得慢,唔講啦,別人會覺得我好屎!」

名次屬其次,最緊要享受那無拘無束的過程,「跑步時甚麼煩惱都會拋諸腦後;想操fit 自己就要努力,我領略到『no pay,no gain』的道理。試過一次臨出賽前病倒,但相信之前的鍛煉是不會白費的,下次一定做得更好,很多時結果不是人可以控制,但過程才最緊要。」



本文摘自2014年7月23日《東周刊》